韓國陶瓷展示室(朝鮮時代・瓷器)

在朝鮮時代(1392-1910)各類型的陶瓷器製品中,白瓷是其中持續生產不輟的品項。此時期生產器型端正,釉色潔白的優質白瓷,與15世紀前半之文獻記載「世宗朝(1419-1450)時,御用器物皆專用白瓷」相符。這些上等白瓷,據文獻紀錄,燒製於京畿道廣州等地的四個窯所。15世紀中期開始,廣州亦開始燒造以鈷料於白瓷釉下繪製紋樣的青花瓷器。據相關記錄顯示,這些青花紋樣由都城派來的畫院畫家執筆彩繪,筆致精彩,然僅有少數作品留存至今。
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,因受文祿(bunroku)慶長(keicho)之役與清朝入侵影響,朝鮮半島的陶瓷生產幾乎陷入崩壞潰滅之狀態。在此之後,官窯集中於廣州地區。18世紀前半所燒造之白瓷,釉色沉穩;青花紋樣簡潔素樸,這些製品脫離中國陶瓷的影響,展現朝鮮時代獨特之美感。17世紀時,由於青花顏料-回青供應不足之故,以廣州為首的各地窯場,盛行燒製以含鐵顏料於白瓷釉下施行彩繪的鐵砂器 。18世紀時,地方窯場則燒造以含銅顏料於釉下施行彩繪的辰砂製品。1752年以後,廣州官窯移設至分院里,生產態勢漸趨安定,官窯邁入全盛時期。然1883年,隨著國力衰頹,分院里窯由民窯接管,500年的官窯歷史,至此告終。